宅配便當跟社會服務
一個月有不少時候都在想説下一餐要吃什麽,無論是上班日或是假日,要是沒有下厨的習慣,這個還算是一個循環性的奢侈小困擾。吃自助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但也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助餐,如果還想配合某些減重,或是減糖目的,前一陣子就在實驗減糖,所以吃飯的時候還得要先規劃一下,要不然很容易就超標,真的要按照計劃吃,目前臺灣的外食環境,在標識上還是有不少可以再努力的空間。能出門買吃的那還好,要是行動不方便的人,那這個真的會是一個不小的問題。
日本是一個相對高齡化的社會,所以在銀髮市場擴大下,這個配合特殊需求的宅配便當產業非常的強。從低卡路里,低糖份,到配合糖尿病或是腎臓疾病的特殊便當應有盡有。當然説到宅配,就會想到寄一個包裹就要接近臺幣100元了,更何況這個需要溫度控制的運費不就價格不便宜?後來查了一下,其實也還好,看來一下到府運費加上餐點費用,比較便宜的,每天一餐,連續五天份的組合,日幣2,500就有了,折算下來,一餐才日幣500元,真的不貴。
那好吃嗎?因爲這個產業競爭激烈,除了價格外,美味也當然是消費者考慮的因素之一,看規模比較大的便當公司,一天都可以宅配出20多萬份便當,就可以想象味道應該也不會太差了。食品安全就更不在話下了,從原料的加工,殺菌,到便當盒的清洗,都比一般小店都還有來的安心多了。
其實這個宅配便當還有一個不錯的附加價值,就是一些宅配便當業者都不是使用可抛棄的便當盒,他們的便當盒都是需要回收的,除了在遞送便當的時候,可以跟顧客問候,看是不是有元氣外,在囘收便當的同時,看便當裏面的剩下飯菜的量,還可以知道,訂戶是不是最近胃口不好,東西都吃不下,是不是需要聯絡家屬等。其實還有不少銀髮顧客,把每天等便當宅配人員到家當成一個快樂的事(可以有人打招呼等等),宅配便當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溫度的事業。
一直相信企業在很多地方,可以把獲利跟社會貢獻結合,宅配便當在高齡化的環境下,就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,也希望這種服務也可以開始慢慢的在臺灣普及。